English

会当凌绝顶

1999-09-0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陈章龙 黄进 本报记者 朱庆 我有话说

南京师范大学坐落在随园故地,清凉山麓,被海内外人士誉为“东方最美丽的高等学府”。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等前辈主政于斯,筚路蓝缕,呕心沥血,创立了不朽的业绩;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勤于执教,精心著述,培植后学。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这所古老学府更呈现出勃勃生机,已经成为文、史、哲、理、工、教、经、法、艺、体学科齐全、体系完整的综合性高等师范大学。学校招生规模翻了两番,在校标准生达到8000余名。现设有金陵女子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等12个学院,以及历史社会学、化学等5个系,还设有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及音乐教育研究所等30多个研究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地方高校中首批具有整体教授审定权的两所高校之一,是国家教委确定的首批对外开放学校之一,是可以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专科生、研究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可以自主命题招收在职人员硕士研究生的高校之一,是全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南方基地。南京师范大学在国际学术榜上的排名居全国高校的前列。1996年4月,南京师范大学又以全国第1所省属师范大学、全国第2所地方大学、全国第3所师范大学,通过国家“211工程”的部门预审,跨入了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100所高校的行列。

1996年,南京师范大学制定了《事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了学校跨世纪发展战略和改革思路,简称:“一二三四多”。即:争创一流水平,包括: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管理水平和一流的办学效益;将学校建成高质量、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能够完成国家和地区重大科研及建设项目的科研基地;做到“三教兼顾”,立足基础教育,兼顾成教、职教,以师为本;培养“四高人才”:高质量学科教学人才,高质量教育管理和科研人才,高质量科学技术人才以及社会急需的其他高质量人才;形成多元化、多样化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格局,把学校建设成为标志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水平和特色的示范性学校。

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南师大工作的核心,它强有力地推动着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南师大始终坚持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培养人才是办学的根本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学校的永恒主题。以制度定“位”、靠作为显“位”、用措施保“位”,充分调动起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多年来,该校在学科建设中,把教育科学研究与学科专业的研究结合起来,引导辩证思维,从实践中将高师的师范性和学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各系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既出人才,又出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出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使学校科研工作形成了鲜明特色。

1998年,南师大开始了全员聘任制的探索,根据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教学与科研、学位点与非学位点协调共促的原则,设置职务岗位,确定工作定额。工作定额采用教学计时、科研计分的量化办法,体现教师职务层次、岗位类型、学科及担任课题的差别,其中工作定额完成90%以上的全聘,60%至90%的半聘,达不到职务聘任基本要求的或缓聘或不聘……

南师大有关负责同志说,学校将通过这一改革,用3年时间使人才资源配置达到比较理想的标准,即教职工与学生比例达到1:6.5,师生比例达到1:13以上,并实现从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行政指令性管理向合同法制化管理这三个转变。

后勤社会化是南师大近几年改革发展中的一个亮点。早些年他们就按照投资、经营、管理三分开的原则,逐步探索后勤社会化路子。选择有关科室实行企业化管理,推行独立核算。全校先后成立了饮食服务中心、维修服务中心、多种经营服务中心等7个经营实体,并陆续将管理和经营剥离。与此同时,一些适合市场运作的服务项目,也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开放。

南师大后勤工作的市场化运作,在即将入驻的仙林新校区已得到充分体现。其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完全社会化型。对通讯、邮政、储蓄、公交专线、有线电视、治安保卫等社区服务项目,采取学校委托社会有关单位或企业增设服务网点的办法组织经营;购物中心、书店、理发、洗衣、修旧等服务项目,则由学校采取公开招标、竞争设点的办法组织经营;二是合作经营型。学生宿舍采用积极引进外来资金的办法,通过签订合作经营契约,建设公寓化的学生宿舍。三是租赁经营型。对于一次性投资较大、利润微薄而又属于生活必需的服务项目,如学生食堂、浴室、校园绿化、环卫保洁等,由学校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公开招标、竞争承租。四是供水、供电、医疗保健等服务项目,则按自办服务型进行经营。

后勤服务的市场化,不仅大大减少了学校的总投入,使有限的资金能够充分使用到教学、科研上去,而且扩大了后勤服务的范围,提高了服务质量,使学校能腾出更多精力集中办学。

自90年代中期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年年大幅度“增招”后,列入江苏省重点建设院校的南师大责无旁贷地担起“扩招”重任。但寸土寸金的随园校区已令发展举步维艰。于是在省委、省政府、南京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支持下,开始了新校区建设。

从选址规划开始,新校区建设就循着“标志性工程”的轨迹行进。作为教育界唯一入选江苏省“九五”重点建设的工程,新校区被江苏省南京市定位成南京新一景。整个工程约需数亿元投资,2005年前后全部完成,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容纳学生1.5万人,成为江苏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示范性窗口。

1998年4月20日,新校区正式动工兴建。今天迎接99级新生的一期工程,包括教育技术楼、文科楼、教工集体宿舍楼、4幢学生宿舍楼以及学生食堂、浴室、活动中心、田径场等已展现英姿。4人一间的学生宿舍全部朝南,均有独立卫生间和阳台,另配电话、电视各一部,并有计算机网络终端插口。明年另5500名学生入校时,生化实验楼、理科楼、综合教学楼、6幢教工住宅楼和6幢学生宿舍楼也将竣工。配套的生活设施如超市、书店、发屋、摄影图片社、服装店等均将在今年9月投入使用。新校区将崛起华东地区最大的高校图书馆,还将具备3个标准田径场,62个篮、排球场,体育中心内设温水游泳池、健身房、保龄球馆,室外有标准游泳池和跳水池……

新校区的建设得到了江苏省南京市政府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省政府决定在“九五”期间向南京师大新校区投入数亿元专项建设资金用于新校区建设;省教委与南京市政府签订了共建南京师范大学的协议;南京市各部门为南京师范大学新校区建设按照有关政策减免多项费用。所有这些为南师大新校区建设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南京师范大学20年来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是中国历经百年沧桑的传统高师向适应新世纪要求的现代化高师转化的缩影,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计划经济下的封闭式办学模式向适应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式办学模式转化的缩影。在建设新型一流师大的过程中,南京师大将从全国教育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出发,从江苏跨世纪的发展目标和江苏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际出发,从广大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出发,从南京师范大学自身办学实际出发,审时度势、讲求实效、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富有创造性的改革实践,走向新校区,走向新世纪,走向南师大建校百年的辉煌庆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